从红色正版风暴说起的雷军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张老图,金山红色正版风暴,把我的记忆一下拉回了1999年。当时我还在初中,买了第一台电脑,系统是Win98,申请了第一个QQ号码,用的可能是163的信箱。金山公司当时是什么?是中国最大的软件公司,拥有近100%占有率的办公软件WPS,是中国的微软,而雷军在加入金山几年后,不到27岁就成为了这家公司的总经理,1999年,他还未到30岁。

但金山的软件业务一直不太盈利,主要原因是国内的盗版形势。金山词霸作为国内人人必装的软件,调查称用户至少500万以上,但雷军说实际零售数量不到6万套,还不到用户总数的2%。正版价格太高,消费习惯盗版软件是主要原因。在这样的背景下,雷军破天荒的掀起了红色正版风暴,在金山最知名的两款产品金山词霸2000和金山快译2000上市之际,把定价从168元降到28元。这个风暴瞬间席卷全国,100天内销售过100万套,刷新了国内正版软件的销售记录。这个数字今天看来可能不算啥,但1999年电脑普及率低,正版率几乎为零的情况下,已是突破天际。

金山之后的路程还是不太顺利,作为中国软件企业的传奇,雷军是在金山濒临倒闭时接受大任,然后在十年里不懈的发展,陆续推出了99年红色正版风暴的金山词霸,金山快译,剑侠情缘以及后来的系列网游,金山毒霸,金山游侠,金山影霸,卓越网当然还有不能忽略的WPS。这些项目大多成为了行业的领跑者,雷军执掌的金山执行力绝对毋庸置疑。但这一切并没有给金山本身带来太大的成长,据称雷军一直有非常强的WPS情怀,一心想做成中国的微软,所以金山各个项目的利润,相当大部分用来支持WPS的开发,而WPS本身在微软Office和盗版软件的双重压迫下,一直发展的非常艰难。

所以后来我看到了不少雷军的反思,尤其在2007年金山上市之后,他有提到为何自己工作如此努力,每天只睡几个小时的拼命工作,金山最后上市也只是几十亿的市值。在互联网时代,金山错过了太多发展的机会,惋惜金山只是一家二流的软件公司,跟后起之秀阿里巴巴,百度完全不能比肩。他提到之所以创建小米,最大的经验就是一定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小米就是在他对大势的准确判断下成立的。

小米成立的2010年已经是智能手机爆发的黎明,我刚在加拿大黑莓公司工作不久,就听说小米正在积极招募手机底层研发的专业人才,黑莓当时作为智能手机巨头,有不少同事收到联系。当时我对MIUI的印象极好,便跟身边的华人同事提及小米和回国的机会,同事则都回复“听说小米是个血汗工厂,工作太辛苦,它肯定玩完”。我知道当时小米的互联网直销,成本定价,粉丝经济的模式太具颠覆性了,能看清这个价值的人绝对是少数,而自己唯一遗憾的就是当时因为经验尚少,没有考虑回国加入小米,参与到这波革命中来。

雷军今年正好参加了我们在哈佛参与组织的2017哈佛中国论坛,作为开幕式压轴嘉宾,他的上台让现场欢呼不止。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见到他,也听他分享了如何用短短五年的时间,做出了100亿美金的销售额,做成了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的手机品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也在演讲中解释了小米成功的重要思想,就是做极致的效率,坚持成本定价,用体验做最好也最便宜的营销。这个思想看起来简单,其实需要对大势有绝对准确的判断和无畏的魄力:智能手机的设计,生产很快会商品化,在完全商品化的品类里是很难保持高毛利和利润的,只有从一开始就放弃毛利,用规模提高效率,按成本定价,才可能在长期的智能手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正好也在哈佛论坛上,我也再见了作为嘉宾参会的小米的早期投资人,曾在启明创投的Hans。去年在湾区的时候,听Hans分享过当初投资雷军的感受,说雷军40岁的时候公司上市,功成名就,财务早已自由,也是成功的天使投资人,但一直有个心结,就是为啥自己比马云,马化腾更勤奋,更聪明,自己做的十多年的公司却不如他们?反思的结果就是上面提到“顺势而为”,而更人感动的则是雷军不服输,一心渴望成就伟大事业的决心。跟这样的企业家合作,是投资人修来的福气。

小米在16年遇到了增长瓶颈,国内其他手机厂商不断发力,小米手机销量有所下滑,但我自己一直是对小米非常看好的:它过去几年一直在建设的智能家电和周边设备已经逐渐开始显现优势,事实上任何一个单一品类,只要小米进入,基本很快就做到全国第一,比如手环,充电宝,空气净化器;相信路由器,笔记本,电视机,摄像头,平衡车,还有电饭煲,水净化器等更多家居产品也可以进一步巩固小米生态的优势,做到科技届的无印良品,甚至更大的平台,指日可待。